7月17日好牛配资,利多星新征程研究所林毅、徐海受邀参加美的集团投资者交流会,会上美的高层就当前经营态势与未来战略布局展开深度沟通。
海外市场:短期波动难掩长期潜力,产能切换构筑新防线
今年上半年,美的海外业务呈现明显的前高后低态势。一季度北美与欧洲市场因客户提前备货规避关税扰动,外销增长高达30%。然而,这一透支效应在二季度显现,欧美订单开始下滑,导致二季度外销订单出现个位数下降,冲击在四月份达到顶峰后逐步收敛。值得注意的是,公司强调这更多是订单节奏性问题,伴随渠道库存消化与终端需求显现韧性——北美圣诞、黑五等传统旺季备货需求未因关税出现萧条迹象,预计四季度海外业务有望迎来改善。
应对贸易环境变化,截至二季度末,公司对美出口的90%产能已成功切换至海外工厂好牛配资,其中配套完善的东盟基地成为主力承接区域。目前海外产能贡献外销收入超20%,公司目标在未来两年内将这一比例提升至30%以上,为海外业务构筑更稳固的供应链防线。与此同时,新兴市场(东盟、拉美、中东、北非及印度)表现亮眼,持续贡献稳健增长动力。尤其印度市场,除现有规模约10亿人民币的to C业务外,工业技术零部件工厂正积极扩展。公司看好新兴市场巨大潜力,其庞大且年轻的人口基数、快速的经济增长以及类似中国90年代的低渗透率产品结构,预示着2023年后海外to C业务增速将持续跑赢国内市场。
国内市场:空调策略灵活转向,直面小米等新势力竞争
国内业务方面,上半年,受益于政策补贴、618大促及高温天气三重利好,空调市场迎来确定性增量,美的果断采取价格促销策略,全力抢夺市场份额。进入下半年,面对需求趋弱的预判以及促销投入边际效益递减,公司策略重心已转向“利润保障”,618后主力机型价格普遍回调。
面对小米等新兴品牌的跨界竞争,公司承认小米将长期存在于行业生态中好牛配资,其精简高效的直销渠道模式及强大的低成本引流能力构成显著优势。美的竞争目标已从初期的“阻击挤出”调整为“在确保自身增长的同时,有效抑制对手份额过快扩张”。应对之道在于持续夯实自身核心壁垒:一方面深耕研发端,在压缩机、能效、智能化等核心技术领域保持领先;另一方面发挥制造端规模优势,依托庞大的自有产能建立绝对成本护城河。
此外,渠道优化也在稳步推进,自2021年取消代理商层级后,当前重点在于实现终端货盘一致、精简产品SKU及优化物流仓储中后台效率,以提升整体运营效能。值得注意的是,线下渠道依然贡献近50%的收入,其在房地产相关的“全装修零售业务”以及高端品牌COLMO、东芝(超90%通过线下成交)的销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。
增长亮点:高端品牌势能强劲,To B业务边际改善
高端化与多元化成为美的业绩的重要支撑点。旗下高端品牌COLMO增势尤为抢眼,2024年增长35%,今年一季度在“国补”刺激下增速跃升至约50%。公司预判“国补”退出后,COLMO将回归15%左右的可持续健康增长轨道。COLMO与东芝双品牌协同发力,2024年国内零售规模合计达150亿元(东芝约占三分之一,聚焦冰洗品类),今年有望冲击200亿大关。
与此同时,To B业务展现出积极改善信号。楼宇科技板块的商用通风业务回暖,热泵订单已实现同比转正;库卡机器人业务在经历去年的下滑后,今年确定将恢复增长。公司预计2025年To B业务整体增速有望优于C端业务,为公司增长提供多元动力。
财务策略:高派息彰显信心,套保稳守净利率
在股东回报方面,公司表示维持70%的高派息率,并透露依据三年股东回报方案,未来可能探索包括注销式回购或中期现金分红在内的创新回报形式,进一步提升股东价值。
业绩指引上,公司维持全年收入增长5%-10%、利润增速不低于收入的目标。针对市场关注的衍生品交易,公司强调其严格遵循中性套保策略,80%以上头寸用于汇率风险管理,辅以原材料套保(敞口通常控制在当期需求的20%以下),核心目标是平滑汇率及大宗商品波动对净利率的影响,维持财务表现稳定。
美的集团此次交流会传递出清晰信号:尽管短期面临海外订单波动等挑战好牛配资,但公司凭借前瞻性的全球产能布局、灵活应变的国内市场竞争策略、持续发力的高端品牌矩阵以及不断改善的To B业务,正积极构筑穿越周期的韧性。叠加对股东回报的高度重视与稳健的财务管理,美的在复杂环境中谋求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明确而坚定。其在新兴市场的深耕与长期投入,更将为未来增长打开广阔空间。
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